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芯国际:汽车芯片市场新玩家,三年内收入占比10%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中芯国际:汽车芯片市场新玩家,三年内收入占比10%

在半导体行业波谲云诡的当下,中芯国际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近期,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业绩会上放出重磅消息:公司计划与终端整机厂合作,将未来汽车类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0%。这一宣言,无疑让中芯国际在汽车芯片赛道上的野心昭然若揭,也让业界对这家半导体巨头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汽车芯片市场的崛起:中芯国际的新机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汽车芯片的需求如井喷般爆发。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从动力控制系统到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芯片的身影无处不在。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中芯国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毅然投身汽车芯片领域的怀抱。

赵海军表示,中芯国际正将现有部分产品平台向汽车产品进行验证,并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升级平台、逐步上量,届时对应产能将满足国内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2024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工业与汽车应用销售收入占比合计已达8.2%,这为公司未来在汽车芯片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中芯国际将进军汽车芯片领域 

图:中芯国际将进军汽车芯片领域

二、技术与产能布局:中芯国际的硬核实力

在技术层面,中芯国际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先进制程技术。公司已成功掌握14nm及以下制程工艺,正在向更先进的制程技术进军。这些先进制程技术将为汽车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例如,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工艺已实现量产,其性能和功耗表现已得到市场认可,未来有望在汽车芯片领域大放异彩。

产能方面,中芯国际更是大手笔投入。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达73.3亿美元,年底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为94.8万片,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6%。这种大规模的产能布局,不仅能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更为汽车芯片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弹药”。赵海军透露,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平台的升级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届时中芯国际的产能将能够满足国内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

三、合作与市场策略:中芯国际的智慧之举

中芯国际深知,在汽车芯片市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因此,公司积极与终端整机厂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共同成长。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帮助中芯国际更好地理解汽车厂商的需求,还能加速产品的验证和量产进程。赵海军指出,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已从验证阶段进入体量接收,部分产品正式量产。

此外,中芯国际还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构建起一个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完整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构建,将为公司汽车芯片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财务表现与挑战:中芯国际的稳健与应对

从2024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中芯国际的表现可圈可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956亿元,同比增长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987亿元,虽同比下降23.3%,但主要是由于资金收益下降所致。在汽车芯片业务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工业与汽车应用销售收入占比合计达8.2%,显示出公司在该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然而,中芯国际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赵海军坦言,公司收入规模的快速成长,为毛利率带来较高折旧压力,预计2025年折旧年增两成左右。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业竞争的加剧,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中芯国际并未退缩。公司表示,将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对抗折旧,丰富产品组合以对抗周期。同时,公司还将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五、未来展望:中芯国际的星辰大海

中芯国际在汽车芯片市场的雄心壮志,绝非一时兴起。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充足的产能布局、明智的合作策略以及稳健的财务表现,已在该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未来三年,随着汽车芯片业务的逐步上量,中芯国际有望在汽车芯片市场掀起一场“中国风暴”。

赵海军的10%目标,不仅是对公司自身实力的自信展现,更是对整个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有力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芯国际等本土企业的努力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汽车芯片市场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公司在该领域的不断深耕,其技术实力、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为公司拓展其他新兴市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芯国际的未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期待。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