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至26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行的“2025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上,宁波实隆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洋接受了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总编辑陈路的专访。在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中,这家成立近20年的轴承企业,展现出其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强劲势能,特别是在攻克“柔性关节卡脖子难题”方面的技术进展,引发广泛关注。
图:宁波实隆轴承公司总经理李敬洋正在接受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的专访
一、深耕柔性轴承,实隆锁定机器人核心部件
“我们主打的产品是薄壁柔性轴承,主要应用于机器人的机械臂、关节以及伺服电机的核心部位。”李敬洋介绍,实隆目前已经量产的F系列柔性轴承涵盖从F11到F40等多个型号,其中F40系列凭借力矩大、承载强、精度高、抗磨耐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关节机器人和小型工业机器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品在精度控制方面已达到误差仅0.2丝(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注释:0.2丝即为0.002毫米)的水平,几乎对标国际高端品牌。“我们的生产标准参考日本NACHI(不二越),工艺上对材料、热处理和磨加工都有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勾边倒角等细节处,我们做了很多自主优化。”李敬洋表示。
图:宁波实隆轴承公司生产的柔性机器人轴承产品
二、全球产能领先,年出货近1.5亿套
据实隆方面披露,公司目前在67系列、68系列薄壁轴承上的月产量已达1000万至1200万套,折算年产近1.5亿套,稳居国内前三。与国际头部品牌日本EZO在薄壁轴承领域的产量已不相上下。
这份亮眼的产能成绩单背后,是实隆早年在微小型轴承和高精密加工领域积累的制造韧性。据介绍,实隆目前正加快柔性轴承向“微型化、轻量化、高转速”方向的迭代优化,以全面满足机器人手臂及复杂关节的运作需求。
“机器人手臂通常包含多个旋转关节,每一个关节都需匹配尺寸精准、运行平稳、负载能力强的轴承。”李敬洋表示,“尤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柔性谐波+交叉滚子’组合轴承成为主流配置,我们正加大这部分产品的产线扩建。”
三、迈向核心配套,进入宇树等国产机器人生态
在实际应用方面,实隆轴承已打入中大力德、大族激光旗下山川智能、杭州宇树等机器人产业链代表企业。其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产品对轻量化和抗冲击性能的轴承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实隆柔性轴承凭借优异的耐久性与适应性,已逐步进入其主力机型的关节配套清单。
此外,实隆也与傅利叶智能、德美机器人等新兴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部分客户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验证阶段,未来有望成为国产人形与服务型机器人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目前我们正在和一些新兴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技术联合研发,尝试在材质、结构设计、润滑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度定制。”李敬洋透露。
图:宁波实隆轴承公司的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
四、冲刺国际标准,填补高端市场空白
虽然国内轴承市场近年来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高精度、高可靠性轴承特别是柔性轴承领域,仍面临对海外品牌依赖度较高的问题。作为少数实现稳定量产和自主研发的国产品牌之一,实隆正在加快向国际标准对接的步伐。
“要真正与国际品牌对标,我们还需在三个方面继续发力:第一是原材料的选型与稳定性,第二是热处理工艺的深度控制,第三是高难度结构件如勾边倒角的加工一致性。”李敬洋坦言。
为此,实隆已在宁波扩建了新的轴承热处理与装配产线,引入了多套高精数控磨床,并加强了全流程质量追溯管理系统,以确保产品批次稳定、交付周期短、返修率低。“目前出口订单也在逐步恢复,下一步我们考虑在东南亚设立海外仓与销售服务点。”他说。
五、行业观察:机器人关节“卡脖子”,柔性轴承或是突破口
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被称为“三大核心”,而其中的减速器尤其依赖柔性轴承的性能表现。因此,谁掌握了高性能柔性轴承,谁就掌握了机器人运动系统的稳定性与精度保障。
过去,国内在这一领域多依赖进口,尤其是来自日本Harmonic Drive、THK及NACHI的产品。如今,像实隆这样具备量产能力和工艺自主性的国产厂商逐渐崭露头角,为我国机器人本体制造迈向高端化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从“国产替代”到“标准输出”,中国轴承行业正处在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汇点。以实隆为代表的企业,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全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赛道上的重要变量。
六、结语:
从低调代工到掌控柔性关节命脉,宁波实隆用一枚小小的轴承,正撬动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大未来。随着下游需求快速爆发,这位年产超亿套的轴承巨头,已不再满足于“隐形冠军”的角色,正在向“全球标准制定者”加速进击。
#FairPlus2025特别报道#
本文为易海创腾研究院/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等。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站编辑部(china.exportsemi@ehaitech.com)取得正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