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2024年出口增长40%,中国光伏如何在“遥遥领先”中突围内卷困局?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2024年出口增长40%,中国光伏如何在“遥遥领先”中突围内卷困局?

在global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超过40%,组件出口量增长12%,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行业产值保持万亿规模。然而,在出口增长和产量提升的背后,中国光伏行业正面临着“遥遥领先”中的内卷困局,如何突围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先优势

(一)市场份额与规模优势

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5%,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产能均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规模达235.93吉瓦,较2023年增长13%。对23个国家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超1000万美元,对33个国家组件出口额增长率超过100%,出口量超1GW的市场从2023年的29个增加到38个。这种规模和成本优势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光伏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广泛需求。

 图: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超过40%

图: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超过40%

(二)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

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晶科能源累计申请超4500项专利,隆基绿能专利储备量居行业前列。N型TOPCon、BC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了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多晶硅的生产电耗显著降低,综合电耗降至57千瓦时/千克,还原电耗更是降至43千瓦时/千克。大尺寸硅片市场的占有率也在持续增长,182mm以上的硅片占比提升至98%,N型电池片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以上。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内卷困局的表现与危害

(一)低价竞争与盈利困境

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光伏产能一路狂飙,导致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产品价格进入快速下降通道。2024年,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同比下降39.5%、29.7%。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低价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严重损害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4年光伏行业出现了亏损规模大的情况,主产业链头部企业亏损严重,影响企业研发、人才保留和应用端产品供应。

(二)专利诉讼与资源消耗

近年来,光伏行业内的专利纠纷频发,涉及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虽然专利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专利积累,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恶意的专利纠纷可能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资源,分散企业的精力,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频繁的专利诉讼可能导致行业内部的紧张关系,阻碍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甚至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三、突围内卷困局的策略

(一)加强协同合作

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产业联盟或技术创新共同体,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研发成本,提高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例如,晶科能源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企业通过专利转让形成联盟,共同压制竞争对手。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不仅能够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还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通威集团在研发层面同时布局多个前沿技术路线,保持无差异化的研发投入,允许沉没成本的存在,以确保在技术变革中能够及时调整和转型。

(三)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监管,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防止恶性竞争和过度扩张。例如,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考核,促进技术升级。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四)拓展新兴市场

企业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2024年,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光伏组件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如拉美、中东等地区。新兴光伏市场由于电力需求增长快、可再生能源潜力大等原因,规模小但增长潜力初显。企业可以通过在新兴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加强销售渠道建设等方式,提高在新兴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四、结语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在出口增长和产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遥遥领先”的背后,内卷困局也日益凸显。企业应加强协同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同时,企业还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光伏行业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