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告别内卷:光伏企业联手控产,0.68元/W成本底线成行业新标杆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告别内卷:光伏企业联手控产,0.68元/W成本底线成行业新标杆

在2024年,光伏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近日,在面对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推动企业签订自律公约,签订了自律公约,共同控产保价,以期稳定市场,避免恶性竞争。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当前困境的积极应对,也是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然而,这些措施的执行是否能真正帮助行业迈向健康发展,仍需深度分析。

一、行业现状:价格战与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2024年,光伏行业在快速扩张后迎来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价格战成为上半年市场的关键词。  

- 硅料和组件价格暴跌:硅料、硅片价格下滑超过33%,N型TOPCon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降超过30%。  

- 行业利润缩水:组件环节首当其冲,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低于成本价竞标的现象,造成大面积亏损。  

- 资本市场降温:光伏板块受到资金冷遇,企业股价普遍回落。

这种恶性竞争和价格下滑不仅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构成威胁,迫使行业寻求自救。  

二、自律公约:控产保价的新起点

为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动了一项行业自律公约,明确提出通过控产保价实现市场的理性回归。  

1. 核心措施:成本底线设定  

协会指出,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并给出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底线为0.68元/W,这一价格被业内普遍视为行业的新标杆。

 图:告别内卷:光伏企业联手控产,0.68元/W成本底线成行业新标杆

图:告别内卷:光伏企业联手控产,0.68元/W成本底线成行业新标杆

2. 企业响应:稳价初见成效

龙头企业率先带头提高组件报价预期,以此缓解价格竞争压力。数据显示,10月和11月的多个招标项目中,组件报价已趋于理性:

- 中节能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均价达0.694元/W。

- 南网能源光伏组件招标,均价约0.691元/W。

- 中煤2024年TOPCon组件报价均价0.755元/W,P型组件均价0.716元/W。

这些数据表明,自律公约的实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市场价格显现回升迹象。  

三、行业挑战与高质量发展共识  

1. 新增装机需求乐观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30GW至260GW,再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国内外市场对光伏发电的旺盛需求。  

2. 外部不确定性与国内资源紧张  

尽管需求强劲,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 海外市场风险:欧美等地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限制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  

- 国内市场资源吃紧:土地、电网接入等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收益率。  

3. 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恶性竞争虽得以暂时遏制,但要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企业必须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  

四、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

控产保价为企业争取了喘息时间,也为行业反思和转型提供了契机。  

- N型技术成为主流:N型TOPCon组件以其高效率、低衰减的特性备受市场青睐,预计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  

- 组件智能化与轻量化:通过材料创新和制造工艺优化,组件能量密度和运输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 储能与光伏融合:随着光伏发电渗透率的提高,储能系统将成为光伏发展的重要配套,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的可调度性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将提升行业整体效能,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编辑观点:行业自律的意义与局限性

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小编认为,自律公约的推行体现了光伏企业在危机中的集体智慧和应对能力。但要注意,这种“控产保价”的模式在短期内虽然有效,但无法长期替代市场竞争机制。  

1. 正面意义  

- 稳定市场预期:价格回归理性,有助于提升行业投资信心。  

- 保护企业生存:避免价格战导致的行业洗牌,为中小企业争取发展机会。  

2. 潜在风险  

- 执行难度: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光伏行业,如何确保所有企业自律是一个难点。  

- 创新驱动不足:如果控产保价成为惯例,可能削弱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  

六、未来展望: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光伏行业的自律公约为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要实现长远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深化技术创新: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上下游协作,形成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 拓展国际市场:在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强化本地化生产和服务,降低出口风险。  

结语

光伏行业在经历了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阵痛后,正通过控产保价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0.68元/W的成本底线不仅稳定了市场,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光伏行业将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