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电化学方法,可以在一个过程中捕获、浓缩并销毁水中的各种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包括越来越常见的超短链PFAS。这项新技术有望解决半导体制造业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此前,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吸附(电吸附)可以去除水中的长链和短链PFAS,但由于超短链PFAS分子小且化学特性不同,这种方法对其并不奏效。此次研究由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教授苏晓领导,采用了将“还原氧化电渗析”技术与电吸附结合的方式,成功应对了捕捉完整PFAS分子谱的挑战。
“我们选择了还原氧化电渗析技术,因为超短链PFAS在水中行为类似于盐离子,”苏教授解释道,“关键是要设计出一个高效的电渗析系统,能够捕捉超短链PFAS,并与电吸附过程协同作用,去除长链和短链PFAS,同时通过电化学氧化过程销毁它们,最终在单一设备中实现这一过程。”
苏教授团队之前已成功展示了高效的电渗析装置,这些装置能够去除各种非PFAS污染物。然而,该过程依赖于离子交换膜,这些膜昂贵且容易被PFAS分子堵塞。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团队引入了一种廉价的纳滤膜,能够通过电场驱动去除PFAS,而不容易发生污染。这项技术基于团队此前在结合还原聚合物与纳滤膜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能源节约型海水淡化。
图:创新电化学方法助力去除水中PFAS污染,解决半导体行业难题
在PFAS去除过程中,选材合适固然重要,但找到最有效的装置配置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最终确定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去除水中的超短链PFAS分子的同时,通过碳电极去除剩余的短链和长链PFAS。这一过程还能将所有PFAS浓缩,使其更容易销毁。”苏教授补充道。
最后,通过还原氧化电渗析过程中的电化学氧化,捕获的PFAS被转化为氟离子,这一步是消除这些持久性污染物的关键。
苏教授表示,团队对将这一过程从实验室扩展到实际应用充满期待,希望不仅能解决废水处理问题,还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这个研究非常及时,因为美国政府、废水处理设施以及半导体行业对该技术的兴趣日益增加,”苏教授表示,“随着半导体生产预计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PFAS治理将成为可持续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次研究还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ERASE-PFAS项目的资助。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金娜永、约翰内斯·埃尔伯特和叶卡捷琳娜·什丘金娜也参与了此项研究。苏教授还隶属于伊利诺伊大学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化学以及贝克曼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