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内蒙古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54.4亿千瓦时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内蒙古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54.4亿千瓦时

近日,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项目的建成和投运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凸显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一、项目概况:规模宏大,技术领先  

乌拉特中旗风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共安装150台单机容量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项目配备3座220千伏升压站及相关输电设施,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

技术创新是项目的一大亮点。例如,风机叶片使用全碳拉挤主梁设计,大幅提升强度和耐久性;电缆敷设采用区内首创的一次性浇筑成型封闭式缆线管廊,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此外,该项目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为远程监控和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环保与节能:数据凸显绿色效益  

项目全面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4.4亿千瓦时,这一规模足以满足约151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4万吨,折合能源成本约72亿元人民币;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相当于种植3亿棵树;  

- 减排烟尘约530吨,对改善空气质量贡献突出。

从全国层面看,截至202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5.1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8.4亿千瓦。这些项目的平均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表明清洁能源项目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效益正持续攀升。

图:内蒙古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54.4亿千瓦时 

图:内蒙古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54.4亿千瓦时

 

三、施工与运维:安全与效率并重  

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例如,升压站建设首次引入外架钢板网结构,并在风机吊装过程中采用单叶片吊装方式,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  

在运维方面,该项目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风机、升压站和电缆管廊的实时监控,有效提升了项目的运维效率和故障响应能力。

四、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乌拉特中旗风储基地项目的并网发电,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  

- 社会效益: 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并创造了超过2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 经济效益: 项目年产值预计超过4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 战略意义: 作为国内领先的风电项目,乌拉特中旗风储基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树立了标杆。

五、全球视角:为风电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风电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例如,本项目采用的高效能风机设计、智能化监控平台和模块化施工方法,均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到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需要达到每年新增60吉瓦的规模,以实现气候目标。中国作为全球风电装机的领跑者,将在技术输出和经验分享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六、结语:迈向绿色未来的坚定步伐  

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风储基地项目的并网发电,是中国风电行业的又一重大突破。从技术创新到节能减排,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风电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未来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