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的研究显示,6月由于下游电池端的原料以去库存为主,锂盐需求端处于弱势,碳酸锂环节整体出货不畅,由于供应端供给过剩局面短期难以化解,碳酸锂价格或将持续走低。
根据市场监测数据,2024年6月,锂价在全球范围内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其中部分关键指标甚至跌至3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市场供需失衡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随着锂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能的逐步释放,全球锂资源供应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市场虽然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并未能完全消化锂的过剩产能。此外,储能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锂的需求也未能形成有效支撑。因此,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锂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锂价的暴跌对下游产业链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其中电芯价格首当其冲。作为电池的核心部件,电芯的成本直接受到锂等原材料价格的影响。随着锂价的持续走低,电池制造成本不断降低,理论上应该为电芯价格带来下降空间。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由于电芯市场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这种价格战不仅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还使得电芯价格长期处于承压状态。
图:6月锂价破年内新低
尽管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但各大厂商在300Ah+大容量电芯产品上的竞争并未停止。预计从2024年第二季度起,主流厂商将实现300Ah+电芯的量产,有望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然而,短期内电芯价格的下行压力仍然存在,预计第三季度初电芯价格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价格的稳定或反弹可能需要依赖于第三季度末旺季的补库需求。
面对锂价暴跌和电芯价格承压的双重挑战,对于行业内的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市场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首先,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在锂价低迷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