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报道称中国芯片制造商海光(Hygon)即将推出的C86-5G处理器,海光虽不常现身于游戏或消费级最佳CPU榜单,但作为中国重要的无晶圆厂半导体企业,它在服务器芯片领域深耕已久。从最初基于AMD授权技术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到如今逐步迈向自主创新的道路,海光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C86-5G作为海光的旗舰级产品,亮点十足。其核心数量高达128核,搭配四线程(SMT4)技术,实现了512线程的惊人规模。这种设计并非海光首创,此前英特尔的至强Phi(Knights Landing)以及IBM的Power8处理器都有类似架构应用,但海光将其融入自身产品,无疑增强了C86-5G在多线程处理任务上的能力,为服务器应对复杂运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内存支持方面,C86-5G从C86-4G的12通道DDR5-4800升级到16通道DDR5-5600。这一升级不仅提升了内存带宽,还大幅增加了内存容量上限。即便使用常规64GB的DDR5内存模块,C86-5G也能轻松配备高达1TB的内存,满足企业级大数据存储与快速读写的需求。此外,它还支持AVX-512指令集,进一步加速了芯片在多媒体处理、科学计算等领域的运算速度,显著提升了服务器在相关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图:海光C86-5G:中国芯片产业的新突破
在连接性上,C86-5G紧跟前沿标准,支持Compute Express Link 2.0(CXL2.0)。尽管PCIe 5.0通道数量尚未公布,但凭借CXL2.0技术,它在与其他计算设备和高速存储的连接上具备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延迟,能更好地构建高速、协同的计算系统,在互连标准上与AMD的EPYC 9005和英特尔的5th Gen Xeon处于同一竞争梯队。
微架构层面,C86-5G延续了海光从C86-4G开始采用的“新自研微架构”,并进行了再次升级。据海光称,这使得C86-5G的每周期指令数(IPC)提升超过17%,意味着芯片在相同时间内能够处理更多的指令,性能得到显著优化。但由于具体微架构细节尚未披露,外界对其内部设计的创新之处充满好奇与期待。
从功耗数据来看,虽然官方暂未披露C86-5G处理器确切的功耗数值,但回顾海光过往产品,如C86 3185,其热设计功耗为95W,实际运行中最大功耗为70W;C86 3350典型功耗则为65W 。考虑到C86-5G拥有高达128个核心以及诸多性能提升的特性,预计其功耗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不过随着新架构的优化以及制程工艺的改进(虽然目前未公开具体制程),在平衡性能与功耗方面,海光或许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望在保证强大运算能力的同时,将功耗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以满足数据中心等大规模应用场景对能耗的要求。
从海光的产品发展历程来看,C86-5G是其不断进取的成果。早期产品从借鉴到逐步自主设计,历经多次迭代升级。如今的C86-5G在核心数量、内存支持、指令集以及微架构等多方面的优化,体现了海光技术实力的提升。虽然目前还难以断言它能在性能上与AMD和英特尔的顶尖产品一较高下,但就功能特性而言,C86-5G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在全球科技竞争和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海光的发展意义非凡。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科技自给自足,海光这样的企业成为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