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引发了全球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的广泛关注。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突出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以63%的份额独占鳌头,36家企业上榜,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巨大潜力。这一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与故事?
一、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
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这些政策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促进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一些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获得了政府的专项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创新积极性。
二、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本土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制造业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利用人形机器人进行零部件组装、焊接等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服务业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酒店可以利用人形机器人进行客房服务、行李搬运等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AI技术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主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等AI大模型,为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和数据。例如,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其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为人形机器人的高性能计算芯片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为机器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例如,一些新型的轻质高强度材料和柔性电子材料的应用,使人形机器人的重量更轻、灵活性更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任务需求。例如,宁德时代的高性能电池技术,为人形机器人的长时间续航提供了保障;双环传动、三花智控等企业在减速器、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提升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图: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
四、供应链体系: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配套能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这种优势尤为明显。中国企业能够快速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加工、组装测试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在“身体”类别中,中国从事集成的企业占比达45%,这得益于中国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强大基础和丰富经验。
此外,中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中国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企业布局:产业发展的多元力量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榜中,中国企业涵盖了从关键硬件组件到集成的多个环节,展现了强大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能力。例如,小米集团发布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在人形机器人的外观设计、运动控制和智能交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凭借其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
此外,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也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如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这些企业凭借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为人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这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六、未来展望: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
尽管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高端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待加强;市场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
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合力;拓展市场应用领域,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独占63%份额,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