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定是全球汽车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临近年末,本田与日产日前正式官宣了合并计划,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一消息不仅关系到日本两大车企的未来发展,更揭示了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剧烈变革的趋势。在新能源浪潮和全球化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寻求新的生存之道,而本田日产的合作或许只是大洗牌的开始。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深入分析此事件背后隐藏的行业趋势。
一、本田日产合并的背景与意义
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市场增长放缓和新能源革命的背景下,提出了合并提案,旨在应对盈利能力下降、研发投入巨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本田和日产全球销量分别排名第8和第10,合并后总销量将超过500万辆,有望取代现代汽车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这一排名得益于销量的叠加效应及双方在不同市场的互补优势,如本田在北美市场的强劲表现和日产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
2024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共同宣布已签署合并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合并,双方均将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双方预计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新合资控股公司计划于2026年8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外部竞争压力和自身经营压力也是推动合并的重要因素。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车企对传统汽车巨头构成挑战,日系车企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本田净利润同比下滑超60%,日产营收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0.2%、净利润同比下滑93.5%。合并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提升双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智能电动化领域。此外,三菱汽车也在考虑参与这一业务整合,日产目前持有三菱汽车24%的股份。
图:本田、日产、三菱汽车官宣签署谅解备忘录
二、全球车企洗牌的驱动力
1. 新能源转型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政策的推进,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缩小。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销售统计来看,中国车企比亚迪已经凭借强大的新能源车布局,跻身全球第六大车企,以113万辆的销量领先多数传统制造商,吉利也跻身全球第九大车企。
与此同时,欧洲的政策导向同样对传统车企形成了巨大压力。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使得各大品牌必须加速电气化转型,但这也导致研发成本高企,中小车企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
2. 市场格局的变化
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正在重塑竞争格局。例如,吉利和长城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优异,还通过并购与国际化布局迅速扩展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车企争夺的重要战场。在这些市场中,日本车企的传统优势逐渐被中国和韩国车企所蚕食。例如,比亚迪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3. 技术变革的推动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车企拥有更高的研发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些技术的开发成本极高,仅靠单一企业难以承受。正因如此,抱团取暖成为传统车企的必然选择。
三、日本车企合并潮的可能性
本田和日产的合并可能只是日本车企整合的开始。在市场压力和技术挑战下,更多的传统车企可能会寻求合作。例如,铃木与马自达此前已经在共享技术方面展开合作,而丰田也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电动车平台。
此外,德系车企也面临类似挑战。大众、宝马和戴姆勒虽在技术储备上占优,但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使得它们需要更加灵活的市场策略。如果日系车企的合并行动成功,这种趋势或将蔓延至欧洲。
四、全球车企格局预测
1. 短期影响
- 日本车企:合并后的新实体有望通过资源共享、研发协同和市场整合提升竞争力,尤其是在电动车市场挑战特斯拉和比亚迪。
- 中国车企: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东南亚、欧洲和南美市场。
- 全球车企:德系、韩系车企可能受到一定压力,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面对中日新兴联盟的夹击。
2. 长期趋势
- 行业整合: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Top10车企可能会集中到更少的玩家手中,形成几个超级联盟。
- 竞争焦点: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领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逐渐边缘化。
- 全球化布局: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而欧洲和北美的市场格局也可能被重新定义。
五、结语
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并非偶然,而是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的缩影。新能源革命、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传统车企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战略。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联盟与合作,也会见证新的行业巨头的崛起。在这场大洗牌中,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变革、主动拥抱新技术和新市场的车企,将成为未来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