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一则消息在科技与商业领域投下“震撼弹”——据《金融时报》报道,苹果主要供应商富士康不顾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对,宣布推进在印度金奈附近建设一座15亿美元(约合108亿元人民币)组件工厂的计划,进一步扩展苹果在印度的供应链布局。这一举措看似是企业逐利的常规操作,实则在苹果产业链发展、全球供应链重塑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维度激起千层浪,以下将从多层面剖析此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影响。
一、苹果的供应链多元化“谋局”
长期以来,苹果的生产制造高度依赖中国,超90%的组装环节集中于此。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阴云笼罩,加征关税使苹果产品成本攀升。例如,2018年美国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后,苹果产品价格应声上涨,当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速较上一年同期放缓3个百分点。将生产环节逐步转移至印度,成为苹果降低贸易风险、稳定成本的关键一步棋。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2025年印度将贡献全球iPhone产量的32%,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18%,短短一年内超10个百分点的跃升,彰显苹果供应链外迁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苹果并非单纯的“逃离中国”,而是出于全球战略布局考量,旨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网络,以应对未来难以预测的贸易变局与市场波动。
图:富士康继续增加在印度苹果代工厂的投资
二、富士康的战略“突围”
作为苹果核心“伙伴”,富士康此举实则是为自身“突围”。一方面,富士康深度绑定苹果,2024年其超50%的营收源于苹果订单。紧跟苹果供应链外迁步伐,能确保持续获取苹果大额订单,维持营收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印度这片“新大陆”潜力巨大。印度坐拥14亿人口,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月均制造业工资较中国低40%左右。且印度政府提供大力度政策扶持,泰米尔纳德邦批准裕展科技向ESR Oragadam工业与物流园投资1318亿卢比(约合15.4亿美元),还配套相关税收减免与土地优惠。富士康在印度布局显示模组工厂,不仅能满足苹果需求,更能借此机会开拓印度本土及周边市场,降低对欧美市场的单一依赖,提升在全球电子制造服务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印度的机遇与“荆棘”
富士康15亿美元投资对印度而言是重大机遇。据泰米尔纳德邦官员透露,该工厂预计将创造约1.4万个就业岗位,涵盖生产、研发、物流等多环节,能有效缓解印度居高不下的就业压力。从产业角度看,印度电子产业在2022年出口额达900亿美元,富士康的入驻有望在2028年使其出口额突破1200亿美元,助力印度电子产业迈向新高度。然而,印度也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薄弱是“硬伤”,其电力供应稳定性差,全国超20%地区存在电力缺口,交通物流效率低下,港口吞吐量仅为中国同类港口的1/3,这将极大影响富士康工厂生产运营效率。文化差异带来管理难题,印度工人工作纪律性相对较差,工作效率较中国工人低30%左右,富士康需耗费大量精力重塑管理模式。再者,印度产业链配套严重不足,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增加生产成本且存在供应中断风险。
四、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
特朗普反对苹果在印度建厂,凸显地缘政治对抗经济合作的矛盾。美国一边试图联合印度制衡中国,一边又担忧制造业外流削弱本国实力。2024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关键芯片技术出口至中国,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却也间接促使苹果等企业加速供应链外迁至印度。印度则在中美博弈间谋取最大利益。莫迪政府既利用美国对中国压力吸引制造业转移,又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获取发展动力。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50亿美元,印度从中国进口大量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用于自身产业发展。
富士康百亿投资印度,是苹果供应链外迁的标志性事件。它既预示着科技产业全球布局重塑,也折射出地缘政治复杂博弈。苹果与富士康能否在印度的“新战场”上成功突围,印度又能否抓住机遇摆脱“产业困境”,这场“惊涛骇浪”后的故事,将持续在科技产业与全球经济版图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