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硅片之下,纳米之上:空间光调制技术新突破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硅片之下,纳米之上:空间光调制技术新突破

在半导体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一项革命性的突破正在土耳其安卡拉比尔肯特大学悄然发生。研究人员利用空间光调制技术(SLM),在硅片内部成功制造出纳米级3D结构,为电子和光子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项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制造的限制,更在精度和应用前景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

传统的硅片制造技术仅限于在硅片表面形成微米级结构。然而,这项新技术通过利用硅对特定波长光透明的特性,实现了在硅片内部的纳米级制造。其关键在于空间光调制器的精确控制,能够将激光束的能量集中于硅片内部特定位置,从而在不损伤表面的情况下,实现纳米级结构的精确制造。

具体来说,SLM技术能够对激光光束的振幅、相位或偏振进行调控,配合特定光路设计,实现期望的光学要求。这种调控能力使得激光束能够在硅片内部形成微小的孔洞,进而构建出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纳米级结构。

 图:安卡拉比尔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硅片内制造纳米级3D结构

图:安卡拉比尔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硅片内制造纳米级3D结构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1. 高精度制造: 与传统技术相比,SLM技术能够制造出与入射光波长相当的纳米级特征,这意味着可以制造出更精细的结构。这对于制造超材料和超表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多功能设备制造: 该技术不会对硅片表面造成任何改变,这使得未来可以在同一硅片上集成电子元件和光子元件,制造出多功能设备。

3. 光子学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这项技术制造出的纳米级光子器件——布拉格光栅,可以作为光学滤波器使用。这一成果证明了该技术在光子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4. 热管理改进: 该技术还可能用于在芯片表面下雕刻微流体通道,通过泵送流体改善散热,从而有助于冷却电子设备并使其运行得更快。

实验验证与成果

比尔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展示了他们的实验成果。他们通过使用一种称为贝塞尔光束的特殊激光,成功在硅片内部制造出最小100纳米的二维平面或线状结构。这些结构的折射率与晶圆的其余部分不同,展示了其独特的光学特性。

数据实例: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变激光的偏振,可以改变场增强的方向,从而控制孔洞的形成位置。这一发现为未来的精确控制提供了可能。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这项技术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研究人员还无法精确控制激光在硅片内部特定区域的能量沉积,这限制了其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更复杂结构制造的能力。未来,如果能够克服这一挑战,这项技术将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更精细的纳米加工,为制造更复杂的纳米光子元件和电子设备提供可能。

未来展望: 如果研究人员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这些孔洞,他们将能够在硅片内部进行更复杂的三维纳米加工,从而制造出更为复杂的纳米级结构。这将为半导体制造技术带来全新的突破。

总结 

比尔肯特大学研究人员的这一发现,不仅推动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为未来的电子和光子学设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在硅片内部进行3D纳米级结构制造的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硅片之下,纳米之上,空间光调制技术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