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外骨骼机器人销量火热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外骨骼机器人销量火热

在深圳近日举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展会上,一款售价不足万元的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焦点,展台前人潮涌动,体验者络绎不绝。由参展商透露得知,该产品已在国内海外市场售罄。据了解,2023年市场规模仅4.18亿美元,但到2032年预计将突破1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45%。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医疗康复刚需、工业场景替代和消费级市场崛起的三重驱动。

一、需求爆发:三大场景驱动增长

1. 医疗康复:老龄化催生刚性需求

全球老龄化趋势为外骨骼机器人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1亿,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对康复外骨骼的需求激增。2023年,医疗康复领域占据全球外骨骼市场的58%。以伟思医疗的XWalker下肢康复外骨骼为例,其已进入医院采购目录,累计服务超62万人次。预计到2030年,下肢外骨骼在脑卒中康复市场的渗透率将从2025年的17%跃升至39%。

2. 工业场景:效率与劳动力短缺的双重解法

在物流、汽车制造等行业,外骨骼正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和提升效率的利器。德国宝马生产线部署1200台外骨骼后,工人腰部受力减少40%,效率提升25%。美国Sarcos公司的Guardian XO工业外骨骼可负载90公斤,已应用于物流仓储。中国程天科技在无锡建设的产业化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服务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领域。

3. 消费级市场:万元门槛突破引爆需求

2025年被视为消费级外骨骼的“破局之年”。随着价格下探至万元以内,登山、家务、健身等场景需求激增。法国Wandercraft的外骨骼装置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担任火炬手,始祖鸟与Skip合作的Mo/Go™动力外骨骼裤续航达3小时,推动户外场景应用。杭州程天科技的EasyGo系列更将价格压至2500元级,瞄准助老与户外运动市场。

图:外骨骼机器人销量火爆

图:外骨骼机器人销量火爆

二、中国赛道: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2023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3.9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将突破42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政策层面,《“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康复机器人,多地将外骨骼治疗纳入医保。技术端,中国企业通过碳纤维材料和国产核心零部件降低成本,例如程天科技的仿生关节模组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10。

本土企业表现亮眼:傅利叶智能通过性价比策略在基层医疗市场实现83%的装机量增长;大艾机器人聚焦神经康复,产品进入全国300余家医院,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120%。

三、技术突破与行业挑战并存

关键技术进展:

  • 材料创新: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比例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37%,产品重量下降40%。

  • AI与脑机接口:波士顿动力的医疗外骨骼运动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2%,响应延迟缩短至5毫秒。

  • 柔性驱动:程天科技研发的气动肌肉驱动外骨骼实现更自然的步态训练。

核心挑战:

  • 成本与认证:医疗级外骨骼价格高达8万美元,认证周期平均28个月,欧盟新法规进一步延长至14个月。

  • 续航与舒适性:现有产品平均续航3-8小时,需通过固态电池和能量回收系统改善。

四、未来趋势: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

2025年全球消费级外骨骼出货量预计突破100万台,价格下探至5000元以下。政策与资本持续加码:中国“十四五”规划专项补贴达12亿元;2025年全球外骨骼领域融资总额预计34亿美元,脑机接口、轻量化材料成投资热点。

技术融合趋势显著:AI通过云端数据管理实现个性化康复方案定制;模块化设计(如Ekso Bionics的EVO系列)支持医疗、工业场景快速切换,降低采购成本。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