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储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可谓强劲,尤其在2024年,国内多家储能公司纷纷签订海外大宗订单,展现出出海的强势势头。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中国储能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实力的提升。
根据财新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10月以来,中国储能企业与海外客户签署的合作协议已超过50吉瓦时(GWh),这一数字相当于国内2024年前九个月储能电池累计销量的四分之一。而截至2024年10月底,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订单总规模已突破95GWh。这些订单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欧美等市场,体现出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在众多中国储能企业中,宁德时代、瑞浦兰钧和阳光电源等代表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成功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导者,自2017年起便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30GWh,其中约一半来自美国市场,显示出其在全球市场的深厚根基。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为美国Hecate Energy公司提供了310MW/1240MWh储能系统,并为西班牙Grenergy公司提供了1.25GWh储能电池,参与多个海外重要项目。
图:光储龙头阳光电源与英国储能公司Fidra Energy签署合作协议(图源:财新网)
瑞浦兰钧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11月初,该公司与韩国化学品公司JUNGWOO Group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其提供不低于5GWh的储能系统产品和2GWh的储能电芯。此外,瑞浦兰钧还为澳大利亚Waratah Super Battery Site储能项目供应了超过70%的电池,这一项目将成为南半球最大的储能电池项目。阳光电源则与英国储能公司Fidra Energy签署了4.4GWh的合作协议,计划在英国建设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预计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储能电站之一。
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张与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全球储能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据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出货量将达到273GWh,其中约70%的需求将来自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盈利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例如,美国市场的储能系统单价普遍处于1.3至1.4元/Wh,而国内市场均价仅为0.6至0.8元/Wh,这使得同样规模的储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盈利几乎是国内市场的两倍。
然而,尽管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抢眼,但仍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未来政策变动可能对中国储能企业的市场进入构成挑战。例如,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政策调整,可能会给中国储能企业带来更多的外部压力。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储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强劲势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全球储能市场的需求增长,到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提升,再到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日益拓展,所有这些因素都为中国储能企业未来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中国储能企业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