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国内智能座舱芯片谁能成下一个高通替代?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国内智能座舱芯片谁能成下一个高通替代?

手机芯片霸主高通,如今正在席卷人工智能 PC与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凭借Snapdragon 8295顺理成为汽车赛道的座舱霸主。谁打入的车厂多,谁就建立更高的竞争壁垒,不仅高通,联发科也在效能比拼上“顶峰相见”,紫光展锐、芯驰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寻求机会,力求在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取得突破,成为下一个可能替代高通的市场领导者。

据IHS Markit预计,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4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8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47亿美元,市场份额将上升至36%,成为全球主要的智能座舱消费市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在中国迅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5%,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国内企业如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杰发科技、全志科技等正在积极布局。华为的麒麟990A芯片已搭载于多款车型,芯擎科技的“龍鷹一号”作为中国首款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车规级高算力多核异构智能座舱高端处理器,内置8个核心CPU、14核心GPU以及8 TOPS AI算力的NPU,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AI处理能力。芯擎科技在高性能智能座舱SoC领域加速迎来量产期,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出货量已突破20万片大关。

图: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崛起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联发科在汽车芯片领域也有布局,其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T-X1、CT-Y1和CT-Y0支持更加高级而复杂的端侧生成式AI大模型,为车辆的交互、安全、娱乐和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联发科在AI算力和工艺制程方面全面领先,有望打破高通在座舱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

要成为下一个“高通”替代,国内智能座舱芯片厂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提升芯片性能、功耗和成本竞争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市场拓展: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市场份额,与车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座舱产业的发展。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智能座舱芯片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正逐步提升在该领域的竞争力。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国内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智能座舱芯片市场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