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国量子计算突破:504比特“骁鸿”芯片挑战IBM!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中国量子计算突破:504比特“骁鸿”芯片挑战IBM!

近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量子创新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504比特的“骁鸿”芯片不仅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更在量子比特的寿命、门保真度、门深度、读取保真度等关键指标方面,有望达到IBM等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水平。

技术突破与国际竞争

量子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骁鸿”芯片的交付,不仅是中国在量子计算硬件领域的一次飞跃,也是在全球量子计算竞争中迈出的坚实一步。该芯片的成功研发,显示了中国在超导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上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

图:中科院交付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图片来自网络)

核心硬件的重要性

量子计算的核心硬件主要包括量子计算芯片和测控系统。量子计算芯片是执行量子算法的物理载体,而测控系统则负责对量子比特进行精确操控和测量。“骁鸿”芯片的交付,将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这对于提升量子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性能测试与未来展望

“骁鸿”芯片将在国盾量子的千比特测控系统上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包括单比特门、双比特门、读取操作及测控系统性能测试等,预计测试工作将在今年8月前完成。这些测试将全面验证“骁鸿”芯片及测控系统的性能,为未来万比特规模的量子计算机研发提供重要数据和经验。

国产化与成本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新测控系统在集成度上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10倍以上,且核心元器件采用了国产化设计,这不仅提高了操控精度,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国产化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增强国内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也是推动量子计算技术普及和商业化的关键因素。

云平台与国际合作

未来,国盾量子计划通过“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全球开放“骁鸿”芯片,这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云平台的开放使用,将使得全球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能够便捷地接触到先进的量子计算资源,推动量子算法和应用的创新。

中国出海半导体认为,作为一项前沿技术,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骁鸿”芯片的研发成功,是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量子计算技术的商业化和普及化仍需克服包括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难题。未来,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这项革命性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骁鸿”芯片的交付是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量子计算硬件方面的进步,也为全球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量子计算将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