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2025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内外巨头纷纷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于2025年3月10日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编制工作,这一举措将为产业变革铺路,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落地。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加速演进、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感知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在手部设计上不断优化,以实现更精细的操作。同时,国内企业如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等在仿真框架、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025年3月中国信通院启动人形机器人图谱编制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随后,北京、重庆等地相继出台具身智能及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明确技术攻关与商业化目标。例如,北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探索是推动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信通院此次征集的应用场景包括创新产品类、落地场景类和潜在场景类。在创新产品类方面,以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为主体,重点体现整机产品的性能和潜在应用场景。例如,智元机器人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在灵活性和交互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为未来家庭服务和教育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落地场景类方面,以现有的已落地应用或开展试用场景为主体,重点体现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性能需求,当前在用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匹配度,场景使用或试用人形机器人后的实际效果。优必选完成的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验证了复杂环境下的任务执行能力。在潜在场景类方面,以目前潜在可以使用人形机器人的场景为主体,重点体现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性能需求,场景使用或试用人形机器人后的效果预期。例如,在医疗护理、灾害救援等高危场景中,人形机器人有望替代人类执行危险任务。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方面,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感知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例如,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设计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国内外技术路线差异较大,有电机的导入速度较快,主动自由度不断提升,未来发展方向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心存疑虑,担心其在家庭、医疗等高敏感场景中的潜在风险。此外,社会对机器人能力边界的认知模糊,部分人对其功能抱有过高或过低的期待,影响了市场推广的深度与广度。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将为人形机器人带来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预计到2027年,产业将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信通院启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编制工作,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落地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应用场景,不仅可以促进技术迭代升级,还能为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指导。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