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突破瓶颈:铁磁半导体实现530 K居里温度,助力室温自旋电子器件发展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突破瓶颈:铁磁半导体实现530 K居里温度,助力室温自旋电子器件发展

铁磁半导体(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s, FMSs)兼具半导体与磁性材料的独特特性,是构建兼具电子与自旋功能的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然而,FMSs在实际应用中长期面临一个关键瓶颈——居里温度(Curie Temperature, TC)过低,难以满足常温下稳定运行的要求。尽管此前已有研究将TC提升至420 K,高于室温,但仍不足以支撑高效的自旋功能器件。这一难题甚至被《Science》杂志于2005年列为全球125个未解科学问题之一。

以往研究中常用的材料如(Ga,Mn)As,由于居里温度较低,难以实用于实际器件。而试图通过在窄带隙半导体如GaSb中引入Fe元素以提升TC的做法,受限于高浓度掺杂导致晶体质量下降,难以实现兼顾高TC与高结晶质量的材料设计。

针对这一挑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Pham Nam Hai教授团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他们采用高偏角(10°)GaAs (100)台阶衬底上的step-flow生长法,成功制备出高品质的(Ga,Fe)Sb铁磁半导体薄膜。这一方法显著提升了材料在高Fe掺杂浓度下的结晶性,使得Fe含量高达24%的样品依旧保持良好的晶体结构,其TC更是达到了530 K,刷新了FMSs领域的纪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图:铁磁半导体实现530 K居里温度,助力室温自旋电子器件发展(图源:Phys)

图:铁磁半导体实现530 K居里温度,助力室温自旋电子器件发展(图源:Phys)

团队通过磁圆二色性(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 MCD)光谱测量验证了材料的本征铁磁性,并结合Arrott图方法分析磁性转变行为,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演化。

Hai教授指出:“传统的(Ga,Fe)Sb材料在提高Fe含量的同时保持晶体质量始终是难题。我们通过step-flow生长法和台阶衬底的结合,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壁垒,首次实现了FMSs中迄今为止最高的TC。”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该材料的长期稳定性。他们测试了一块在自然环境中暴露1.5年的薄膜样品(厚度为9.8纳米),其TC虽有所下降(由530 K降至470 K),但仍保留显著铁磁性,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潜力。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材料单位Fe原子的磁矩高达4.5 μB/atom,接近理想的Fe³⁺(5 μB/atom)理论值,是纯金属α-Fe的两倍,彰显出其优异的磁性能。

Hai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具备高居里温度的FMSs是完全可实现的,这对自旋电子器件的室温运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在材料设计与制备方法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更为实现新一代室温自旋功能半导体器件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示了step-flow生长技术在提升FMSs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