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方面的消息都在显示电动汽车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同时也预示着油车时代的终结越来越近。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成本组成部分,其价格的大幅下降成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因素。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26年,电池价格将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以下,届时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将趋于相同,实现“油电同价”。这意味着,电动汽车不再是高成本的替代品,而是与燃油车竞争的主流选择。在本文中,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电池技术的进步、市场供需关系、政策支持等多个角度,分析电池价格暴跌的原因,并探讨这一趋势对电动汽车产业和全球汽车市场的深远影响。
一、电池价格下降的背景
近年来,全球电池价格持续下跌,成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根据BloombergNEF的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的均价已降至115美元/千瓦时,比去年下降了20%。这一下降趋势背后,既有电池生产技术的持续进步,也有规模经济的显著效应。过去十年间,动力电池的价格已经缩水近九成,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以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为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公司凭借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不断推动电池成本的降低。
2020年至2023年间,全球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为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也逐步优化,锂、钴、镍等关键金属的价格波动虽然有所影响,但整体成本趋势依然向下。
二、“油电同价”的实现路径
1. 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
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推动电池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随着固态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等新型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例如,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且成本较低,已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主流技术。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制造商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也得以进一步压缩。预计到2026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平均价格将降至80美元/千瓦时,相较2023年下降近50%。
2. 市场供需关系
电池供应的过剩是电池价格持续下跌的另一关键因素。电动汽车市场的产销关系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电池的生产依赖于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而电池供应的过剩可能导致制造商减产,从而推动价格进一步下降。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电芯价格大幅下降,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从2023年1月的0.82元/Wh下跌至12月的0.43元/Wh,降幅超过47%。
图:电池价格暴跌80%:2026年电动汽车“油电同价”时代将来临
3. 政策支持与政府干预
政府政策在推动电动汽车“油电同价”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为例,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减税政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而在欧美市场,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也是促进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来部分国家的补贴政策逐渐退坡,尤其是欧洲部分国家削减电动汽车补贴,这可能导致电动汽车销量的短期下滑,进而影响“油电同价”时代的到来。
三、行业影响与挑战
1. 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电池价格的下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大幅提升,这将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高盛的研究报告预测,电池组价格在2030年有望降至64美元/千瓦时,部分机构甚至预测价格将降至45美元/千瓦时。届时,电动汽车将不再是高价替代品,而是与传统燃油车平价竞争的主流选择。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加速传统燃油车的淘汰,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2. 政策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尽管电池价格的下降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以美国为例,特朗普政府时期曾推出了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但这一政策的未来不确定性对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构成了挑战。此外,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可能影响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从而对电池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3. 产销关系的调整与挑战
电动汽车市场的产销关系需要根据电池供应和汽车销量的变化进行调整。过去几年,动力电池的过剩供应已经引发了一些制造商的减产行为。未来,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制造商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以避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否则,电池制造商可能面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的风险。
四、具体数据实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数据和实例:
1. 电池价格下降的趋势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价格已从2022年的每千瓦时153美元降至2023年底的111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降至80美元/kWh。这一趋势将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售价,帮助实现“油电同价”的目标。
2. 电池成本的构成
电池的核心成本包括锂、钴、镍等金属,占电池成本的近60%。随着这些金属价格的下降,以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整体电池成本不断下滑。此外,大宗商品成本的下降也为电池价格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支持。
3. 市场供需失衡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数据,2018至2022年期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产量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下,并呈下降趋势。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为545.9GWh,而装车量仅为294.6GWh,装车量占比仅为54%。这种市场供需失衡需要通过调整生产计划来平衡供应和需求。
五、结论
电动汽车“油电同价”时代的到来将对全球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电池价格的持续下降是这一进程的关键推动力,但市场供需关系、政策支持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将对这一趋势产生影响。行业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并做好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总体而言,电池成本的下降使电动汽车成为更加经济、可行的选择,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电动汽车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大范围的普及,“油电同价”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最近相关报道:
燃油车时代倒计时!2030年EV电池更换成本或低于燃油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