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苏姿丰(LisaSu)接手AMD时,AMD公司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英特尔的强势竞争,AMD的处理器产品缺乏竞争力,公司负债累累,市值仅剩约20亿美元,而英特尔的市值则高达1800亿美元。外界普遍不看好她能带领AMD走出困境,但她依然坚定地接受了挑战。
作为一名深耕半导体行业多年的工程师,苏姿丰深知,技术才是AMD翻盘的关键。她上任后迅速做出调整,先是裁员7%,精简组织架构,并与索尼、微软达成合作,为游戏主机提供芯片,改善公司现金流。但她明白,这些措施只是短期应对之策,真正的出路在于产品创新。
她果断暂停了服务器芯片的销售,专注于开发能够真正与英特尔竞争的产品。她带领团队推倒重来,重新设计CPU架构,最终推出了“Zen”核心。2017年,基于这一架构的处理器正式上市,迅速赢得市场认可。与此同时,AMD还率先采用“小芯片”(chiplet)设计,提高了生产灵活性,降低了制造成本。这一技术的成功,使AMD在高性能计算市场站稳了脚跟,也成为后来行业内广泛应用的标准之一。
在苏姿丰的领导下,AMD的市值在2022年成功超越英特尔。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增长至1720亿美元,较她上任之初增长约85倍,股价也从3美元上涨至超过106美元。
图:AMD的人工智能处理器
进军AI,挑战英伟达
尽管在CPU市场站稳了脚跟,苏姿丰并未止步,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而这里的王者是英伟达。如今,英伟达的市值接近3万亿美元,牢牢掌控着AI计算的核心——GPU市场。相比之下,AMD的AI芯片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苏姿丰并未退缩。
2024年,AMD推出Instinct MI300X AI加速芯片,使AI芯片销售额从2023年的1亿美元跃升至5亿美元。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AMD制定了清晰的AI战略:每年推出新一代AI芯片,同时加大对软件生态的投入。苏姿丰亲自参与技术规划,频繁走访实验室,推动软件团队的改革,力求在AI计算生态中找到突破口。
AMD在硬件上已具备竞争力,但在软件层面仍面临挑战。英伟达的CUDA生态已深深扎根于AI开发领域,而AMD的ROCm虽然是开放平台,但市场接受度较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AMD重新整合软件团队,成立专门的AI软件部门,并加快推进ROCm的优化和推广。同时,苏姿丰亲自与开发者交流,倾听意见,展现出提升软件竞争力的决心。
苏姿丰并未把超越英伟达作为唯一目标,而是看准了AI计算市场的巨大潜力。她预计,到2028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00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整个半导体市场的规模。
从拯救濒临破产的AMD,到挑战行业巨头英伟达,苏姿丰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务实。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AMD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她的领导力,也将决定这家公司在未来能走多远。
阅读原文:
Tech AMD’s Lisa Su has already vanquished Intel. Now she’s going after Nvi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