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AI新突破:新型二维晶体管模拟神经元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AI新突破:新型二维晶体管模拟神经元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模仿自然界生物的机制以提升技术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二维晶体管,能够模拟蝗虫大脑中的神经元来实现避障功能。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二维材料在电子器件应用中的潜力,也为未来低功耗人工智能设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点

这种新型二维晶体管的核心创新在于其超低的功耗,仅为100皮焦耳(pJ),这一能耗水平远低于现有的计算设备,对于提升能效比具有重要意义。该晶体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蝗虫的“小叶巨人运动检测器(LGMD)”神经元,当物体接近时,LGMD会产生脉冲信号,帮助蝗虫避开危险。研究人员利用二维材料的超薄特性,成功复制了这种神经元功能,展示了二维晶体管在模拟生物神经系统方面的潜力。

图:2D晶体管模拟神经元获新突破(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示意参考)

 

性能优势与应用前景

这种二维晶体管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高效率的避障功能。研究人员指出,通过重新编程,晶体管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移动物体,并能以极高的精度避开障碍物。这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以及其他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这种晶体管的轻薄和廉价特性意味着它可以被大规模生产并广泛应用,从而降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能源消耗,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这种新型二维晶体管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将这些晶体管与现有的硅基半导体工艺相集成,以及如何确保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集中在提高二维晶体管的性能,如载流子迁移率和开关速度,以及探索新的材料系统和器件结构,以进一步提升能效比和集成度。同时,研究如何将这些晶体管与先进的算法和学习模型相结合,以实现更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也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二维晶体管,通过模仿蝗虫大脑的神经元机制实现避障功能,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技术突破。它不仅展示了二维材料在低功耗电子器件中的潜力,也为未来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这种晶体管有望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