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向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场景倾斜的大背景下,HBM(高带宽内存)作为突破数据传输瓶颈的关键器件,正成为存储技术演进的焦点。三星电子作为长期位居全球DRAM市场龙头的厂商,其在HBM4芯片研制过程中的“冰火两重天”现状,再次将其置于行业聚光灯之下。
一方面,三星在HBM4逻辑芯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采用4nm工艺制造的逻辑Die测试良率已达40%,远高于业界新节点10%的普遍起步水平;而另一方面,其计划搭配的1c nm DRAM芯片却受制于电容漏电问题,开发进度迟滞,严重制约了HBM4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节奏。这种一喜一忧的局面,折射出当今高端存储芯片研发中“制造工艺-材料物理-系统封装”多重复杂变量交织的挑战,也为三星未来在高性能存储市场的地位增添了诸多变数。
一、HBM市场竞争格局:从“失利”到“反攻”
高带宽内存已成为AI服务器与GPU加速器的标准配套。根据TrendForce 2024年初的数据,全球HBM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HBM3/3E出货量在2024年预计同比增长超过200%。SK海力士凭借其在HBM3和HBM3E中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供货能力,在2023年一度占据HBM出货的70%以上,跃升为HBM市场主导者,而三星的市占率则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三星在HBM3阶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 良率不足:HBM产品多采用堆叠DRAM + 逻辑Die的2.5D/3D封装形式,对封装良率和散热管理要求极高。三星在TSV(硅通孔)一致性和Die堆叠方面的良率控制不及SK海力士;
- 产品验证周期过长:与大型GPU客户(如NVIDIA、AMD)之间的联合开发与测试未能有效同步,导致商业化时间窗口错失;
- 封装策略差异:SK采用的是成熟的混合键合与冷压技术,而三星早期TC-NCF(热压非导电膜)方案在堆叠12层以上DRAM Die时面临较大散热与翘曲控制难题。
二、HBM4逻辑芯片:三星的关键突围口
当前,HBM市场正加速向下一代HBM4演进。HBM4相较HBM3E不仅在带宽上显著提升(单堆栈可达1.2TB/s以上),同时还引入了更先进的封装架构与电源管理机制。HBM4逻辑Die的重要性空前提升,其不仅承担DRAM堆栈的控制与接口功能,更直接影响整个内存系统的功耗与稳定性。
据《BusinessKorea》2024年3月报道,三星HBM4逻辑芯片采用自家4nm EUV制程,在早期测试阶段即实现了40%的良率,在先进制程芯片中实属不易。这不仅显著高于行业平均起始良率(通常为10%-20%),也体现出三星在FinFET工艺优化、电源完整性设计(Power Integrity)与后段封装协同上的系统能力。
逻辑Die的早期成功,为三星赢得了市场信心。据业内人士透露,三星已向包括英伟达、英特尔和AMD等客户展示其HBM4样品,部分客户已开始验证阶段。此举无疑为三星争夺HBM4市场主导权打下了技术基础。
图:三星HBM4逻辑芯片4nm工艺良率达40%,进展显著
三、1c nm DRAM困局:漏电瓶颈与量产风险
尽管逻辑芯片喜报频传,三星HBM4方案中的DRAM部分却遭遇了棘手问题。HBM4标准通常包含12层堆叠的DRAM Die,每层芯片的数据完整性和能效表现都直接关系到整体产品的良率与可靠性。
三星计划采用其最新的1c nm DRAM工艺节点,但据韩媒《ETNews》与多位分析师确认,电容漏电问题成为制约其推进的关键障碍。自1z nm节点以来,随着电容尺寸的极限缩减及氧化层厚度不足,DRAM中的电荷保持能力下降,导致维持数据状态所需的刷新频率上升,从而显著影响芯片功耗和稳定性。
三星尝试通过“适当放宽线宽”(相对1a nm节点略微回退)以提升电容结构可靠性,但仍未能达到HBM所需的严苛标准。此外,由于1c nm DRAM尚未完成商业验证,原定2024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的计划预计将推迟至少6个月。
这种进度延迟不仅可能影响三星HBM4整体产品上市节奏,也让GPU客户在HBM4代际升级时转向SK海力士或美光的可能性增加。
四、封装技术的隐忧与差异化挑战
HBM产品是对先进封装技术的极限挑战。三星和SK海力士的主要技术路线差异之一即在封装方案上。三星采用“TC-NCF”(Thermal Compression - Non-Conductive Film)热压封装方式,优点是结构紧凑、介电性能良好,但缺点是:
- 热压时控温精度要求极高,容易产生翘曲;
- 高层堆叠(如12Hi)时散热路径复杂,易产生局部热点;
- 与基板间热膨胀系数匹配问题较难解决,导致长时间运行后易出现封装应力失效。
而SK海力士的冷压键合与混合键合方式,则更适配其高层DRAM Die堆叠策略,市场反馈表现稳定。这也是HBM3E世代SK率先实现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三星在DRAM良率与封装热控管理上不能取得突破,即使逻辑Die表现优异,HBM4整体产品仍可能面临性能不稳、成本上升、客户犹豫等多重阻力。
五、战略展望与对策建议
当前阶段,三星面临的挑战更多体现为系统性瓶颈的打通能力,而非单点技术短板。针对HBM4的未来量产与商用推进,建议三星从以下几个方向加速改进:
1. DRAM制程优化:需强化1c nm节点的电容材料研究,可考虑引入新型高k材料或三维电容结构以提升电荷保持能力;
2. 多工艺并行策略:在1c未稳定之前,可临时使用更成熟的1a或1b节点应对初期市场订单,避免商业窗口再次错失;
3. 封装方案改良:进一步优化热压封装工艺或评估引入混合键合技术,以提升热控制能力和堆叠可靠性;
4. 生态联动合作:与GPU和服务器芯片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动合作机制,提前介入产品定义与封装标准制定;
5. 投资与扩产计划节奏控制:避免在DRAM尚未成熟时盲目扩大HBM4产线投资,降低资源错配风险。
结语
HBM已成为衡量一家存储芯片厂商技术实力的风向标。三星电子此次在HBM4逻辑芯片方面的突破固然令人欣喜,但其所面临的DRAM制程难题和封装挑战亦不可忽视。
“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提醒我们,在高端半导体的激烈竞争中,单一环节的成功不足以支撑系统级产品的全面领先。未来,三星能否重塑HBM市场主导权,不仅取决于其逻辑芯片的技术延伸,更依赖于其在系统工程整合与上下游协同中的持续进化。
在AI加速和HPC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HBM4很可能成为三星下一轮反攻的关键战场。但前提是——三星要先穿越这片“电容漏电”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