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220台交付、4S店“上岗”:奇瑞墨甲机器人三步走战略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220台交付、4S店“上岗”:奇瑞墨甲机器人三步走战略

2025年4月26日,奇瑞汽车携手AiMOGA团队打造的墨甲人形机器人正式交付首批220台,并在马来西亚4S店率先投入使用,标志着其“三步走”战略正式启动。这一事件不仅意味着奇瑞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预示着汽车产业正进入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服务新阶段。在制造、交互与商业服务全面融合的趋势下,墨甲机器人有望重塑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服务逻辑。

 图:奇瑞与AiMOGA团队墨甲人形机器人4月26日完成首批220台全球交付

图:奇瑞与AiMOGA团队墨甲人形机器人4月26日完成首批220台全球交付

一、技术沉淀与跨界整合:墨甲机器人诞生的底层支撑

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重要代表,奇瑞长期在整车制造、智能化系统与车规级技术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为墨甲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

在自动驾驶领域,奇瑞自研的ADAS系统涵盖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LKA)、自适应巡航(ACC)等功能,其核心算法与感知融合技术为机器人在室内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避障和路径规划提供了可迁移的技术基础。

而在智能座舱系统方面,奇瑞已经实现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交互、手势控制和多屏联动的深度集成。例如,其语音系统在安静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5%,通过深度训练的语义理解模型,墨甲机器人可实现与用户的自然交流。更值得关注的是,奇瑞与AI团队联合打造的CheryGPT大语言模型,融合了数百万级汽车知识库、销售对话语料与客户交互案例,具备生成式对话、知识问答与场景联想能力,使墨甲机器人能胜任4S店销售顾问、客户接待等高频服务角色。

在传感与执行层面,墨甲机器人配备了高性能3D激光雷达(测距精度厘米级)、深度视觉摄像头、360°全景摄像头、超声波雷达与六麦克风阵列组合,支持全向环境感知、多人语音定位、复杂场景下的人机交互。此外,其搭载具备12自由度的单臂机械结构,既保证了灵活的动作表现,也为未来实现多任务协同提供了执行能力支持。

这些来自汽车产业链中的高可靠性组件与软硬件协同能力,使墨甲机器人成为当前国内车企中率先实现产品化落地的服务型人形机器人之一。

二、智能化服务初步落地:4S店的应用验证

墨甲机器人在马来西亚4S店的首次“上岗”,成为智能机器人进入汽车零售服务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据奇瑞国际公司公布的数据,在机器人投入后的首月,相关门店客户接待量同比提升18%,服务满意度从85%提升至92%。这一变化充分表明,智能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没有削弱传统服务体验,反而显著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与互动性。

在具体功能上,墨甲机器人可以完成多个标准化与半结构化任务:

- 迎宾接待:基于视觉+语音识别系统,机器人可在第一时间识别客户进店,并进行语音问候。以1m/s的行走速度在展厅内自由巡航,保障高效引导客户。

- 车辆讲解:可实时调用产品数据库,为客户介绍车辆配置、动力参数、智能系统等信息。例如,对于询问某车型油耗问题的客户,机器人可结合CLTC测试数据与当地路况算法模型,提供合理的油耗区间。

- 个性化推荐:基于客户预算、用车场景与偏好,墨甲可自动匹配适合车型,其推荐准确率据现场测试已达80%以上,显著缩短了用户选车时间。

- 绕车讲解与动态演示:凭借多自由度机械臂与精密关节控制系统,墨甲可演示车辆特定功能如自动开门、后备箱开启、座椅调节等,提升客户感知体验。

从运营角度看,机器人也带来了可观的成本效益。以马来西亚某4S店为例,在机器人辅助服务后,日常接待任务由原本4人缩减至2-3人,初步测算可年均节省人力成本约15%-20%。

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机协同的服务模式为传统4S店带来了新的“流量”与“留量”:机器人本身具备较高话题性与传播属性,有助于门店在社交平台获得更多曝光,而稳定、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力也增强了客户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度。

图:墨甲机器人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莫茵”已在马来西亚汽车4S店上岗应用 

图:墨甲机器人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莫茵”已在马来西亚汽车4S店上岗应用

三、三步走战略:构建智能服务生态蓝图

奇瑞为墨甲机器人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展现了其构建多场景智能服务生态的雄心。

第一步:聚焦4S店的深度应用

当前,墨甲已在马来西亚4S店完成试点部署,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球500家门店完成复制推广。按奇瑞测算,随着机器人全面进入展厅体系,汽车销售环节的整体效率有望提升25%,客户流失率下降15%左右。这不仅有助于品牌全球化进程,也为建立智能化、低成本、标准化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扩展至商超与政务服务场景(预计2026年)

在商超等零售业态中,机器人可担任导购与产品讲解员,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商品推荐与促销活动解读;在政务大厅场景,机器人将承担业务咨询、流程引导、电子引号等辅助职能。预计相关场景的人力成本可节省30%,服务满意度可提升至95%以上。

第三步:迈向家庭智能服务(预计2028年以后)

这是最具想象力的一步。墨甲机器人将从B端走向C端,成为家庭服务与陪护的“智能伙伴”。未来其可支持家居控制、情感陪伴、简单家务、远程医疗辅助等功能。根据IDC数据显示,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若墨甲顺利实现产品降本与功能定制,其在中高端家庭用户中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力。

四、前路并非坦途: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尽管战略路径清晰,墨甲机器人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1.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当前墨甲虽具备较强的语义理解与场景感知能力,但在处理开放问题(如客户提出非标准用车需求)时,仍需借助远程客服或人工接管。同时,其2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难以满足长时间无间断服务需求,要支持未来家庭场景的全天候服务,需将续航延长至8-12小时,亟需在电池密度、功耗控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2. 成本仍是大规模普及的瓶颈

据业内估算,目前墨甲单台造价在30-40万元人民币之间,主要由高精度传感器、机械结构与定制化算法堆叠构成。这一价格对于商用尚属可控,但在家庭市场仍不具普适性。若要进入家庭用户,其售价需压缩至10-15万元区间,奇瑞在批量制造、标准化模块及产业链议价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需严控

在执行销售、咨询与家庭陪护任务过程中,墨甲机器人将接触大量用户敏感信息,包括语音交互内容、偏好记录、行为路径等。一旦数据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据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数据,2024年智能设备数据泄露事件同比增长23%,强化本地加密、建立分级权限与风控机制将是企业责任所在。

五、结语:变革的起点与进化的可能

墨甲机器人作为中国车企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探索者,已不仅是一项单一产品的商业尝试,而是一次产业范式的跃迁尝试。

奇瑞通过其智能座舱、ADAS、AI大模型与机器人执行结构的整合,走出了“汽车+机器人”融合的新路径。这种尝试不仅提升了4S店的效率与客户体验,也为更多跨界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其“三步走”战略体现了奇瑞对产业智能化趋势的前瞻性洞察。

诚然,产品尚处于初期阶段,面临技术、成本与安全多重挑战,但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电池与算力等领域的持续演进,墨甲所代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将不断接近真正的“实用化”“普及化”。

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生态的完善与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车厂+机器人”模式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提升服务软实力与打造全球智能化形象的重要支点。奇瑞是否能在这条赛道上持续领跑,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